二战期间,中国留学生纷纷赴日本打工。这一现象的背后,直接的原因是日本与中国之间的战争,激增的物价和生活压力,让留学生们不得不寻找一种新的赚钱方式以维持生计。但更深层次的原因,则是日本和中国的文化、社会差异,以及战争所带来的变化,引发的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的问题。
第一个原因是日本和中国之间文化和社会差异。二战前,不少中国留学生认为日本的文化更加高雅和先进,自身所处的传统社会相对落后。这种对于日本文化的认同导致了许多留学生选择留在日本,并且积极接触当地的文化体验,包括日语、习惯、衣食住行等等。但是,在战争爆发后,中国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了日本的帝国主义性质,以及日本政府所进行的战争的残忍和邪恶,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冲突导致了留学生们自身身份认同的变化,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“中国人”,并且不能容忍和支持日本侵略行为。
第二个原因是战争导致的经济压力。战争爆发后,物资供应极度紧张,许多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激增。中国留学生的生活经济来源变得十分困难,加之战争导致的政治和社会动荡,许多家庭都无法继续资助他们的留学生子女。因此,留学生们不得不选择去日本打工来赚取生活费用。
综上所述,二战期间,中国留学生去日本打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:文化冲突和经济压力。这一现象表面上是留学生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,独立自主地赚取收入,但更深的层次上,它也折射出了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,以及在战争中陷入到的种种困境和不安。